习近平离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访问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
学习贯彻三次全会精神在行动●“振兴路上谱新篇”|十八洞村的明白账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讲述家国情怀 坚定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17-07-04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字体大小[ ]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家规家训文化起源甚早,如先秦时期周公诫子侄、孔子庭训孔鲤等。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倡导“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强调修身养德,为后来的家规家训树立了典范。

  原标题:"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推出100期 讲述家国情怀 坚定文化自信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5月2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第一期发布《郑义门:孝义传家九百年》,此后坚持定时定点,一周一期“周二见”,到今天发布《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两年多来,整整发布了100期。今年3月,我们精选其中50期编辑成《中国家规》一书,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进一步扩大中国传统家规家训文化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100期里面涵盖了多少历史文化名人、世家名门望族?这些家族为何累世风流、人才辈出、簪缨不绝?其中有何奥秘和共同点?

  100期里面阐释了哪些经典家规家训?这些家规家训都讲述了怎样的治家之道?为何它们穿越时空依旧熠熠生辉?

  今天我们带您重温100期的内容。

  明清时期的家规超过一半

 

浙江浦江郑义门 山西灵石王家大院 河北容城孙奇逢 江西永修“样式雷”
浙江兰溪诸葛村 江苏南京颜之推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 浙江金华沈氏
江西吉安胡铨 山东曲阜孔府 江西九江陶渊明 湖南双峰曾国藩
陕西汉阴沈氏 江西修水黄庭坚 浙江萧山汪辉祖 福建福安廉村
江苏南通张謇 范仲淹 江苏高邮王念孙王引之 王羲之
江西德安义门陈 重庆秦良玉 福建仙游蔡襄 安徽歙县“张一帖”
湖南岳阳张谷英村 朱熹 上海松江陈继儒 江苏扬州阮元
山西晋城陈廷敬 陕西韩城党家村 江苏苏州王锡爵 河北正定苏天爵
福建福州林则徐 湖南益阳胡林翼 袁了凡 陕西岚皋杜氏
山西闻喜裴氏 福建三明杨时 山西夏县司马光 四川眉山苏东坡
江苏昆山朱柏庐 浙江金华胡则 江苏无锡华氏 江西南昌汪山土库
浙江临安钱氏 陕西白河黄氏 浙江杭州西溪洪园 福建连城培田吴氏
陕西潼关杨震 江西浮梁沧溪村 福建厦门苏颂 江苏兴化郑板桥
安徽绩溪章氏 安徽桐城张英张廷玉 浙江义乌徐侨 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
福建龙岩客家(一) 重庆喻茂坚 浙江金华盘溪何氏 四川达州卫承芳
福建龙岩客家(二) 江苏扬州何园 浙江磐安羊氏 河南三门峡姚崇
福建龙岩客家(三) 江西金溪陆九渊 山东邹城孟子 浙江文成刘伯温
北京纪晓岚 福建安溪李光地 江苏常州庄氏 河南孟州韩愈
湖北公安三袁 辽宁辽阳王尔烈 贵州织金丁宝桢 浙江杭州龙门古镇
梁启超 江苏泰兴何氏 安徽池州东至周氏 广东连平颜氏
浙江余姚王阳明 浙江金华吕祖谦 江苏昆山顾炎武 四川剑阁李榕
河北南皮张之洞 山西吕梁于成龙 浙江温州英桥王氏 山东临沂琅琊王氏
浙江海宁许汝霖 北京“四大恒”董氏 安徽合肥包拯 湖南湘阴左宗棠
广西兴业何以尚 山东桓台王渔洋 河南安阳马氏庄园 江苏宜兴周处
四川新都杨升庵 陕西眉县张载 浙江桐乡张履祥 周敦颐

100期“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一览表,点击跳转相应专题链接

  100期“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每期讲述一个中国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或族群的家规家风故事。从时间上看(以核心人物出生时间或家族始迁时间为基准),上起春秋时期孔子,下至晚清梁启超,包括杨震、陶渊明、司马光、苏东坡、朱熹、王阳明、林则徐、曾国藩等历史人物,也有山东琅琊王氏、浙江郑义门、福建客家、山西乔家大院等知名族群。

  中国古代家规家训文化起源甚早,如先秦时期周公诫子侄、孔子庭训孔鲤等。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倡导“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强调修身养德,为后来的家规家训树立了典范。

  南北朝是家规家训文化盛行之始。北齐颜之推所作的《颜氏家训》被誉为“家训之祖”,其训诫以家庭整体为对象,内容十分完整成体系,分教子、治家、慕贤、勉学等二十篇,把此前碎片化的家规文化推到了一个高峰。

  100期传统家规中,诞生于宋朝、明朝、清朝的家规较多。其中,明清时期的家规数量更是超过一半。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家规家训成型于两汉,成熟于隋唐,繁荣于宋元,明清达到鼎盛。在明清时期,家规家训的普及达到了新的阶段,家规文本大量增加,其中的许多名言警句成为人们服膺的治家良策或修身典范,而家族名人的世代辈出、繁衍长久,也让这些家规的社会影响十分久远。

  囊括近70个姓氏的家规家训

  100期传统家规中,刊登了近70个姓氏的家规家训,其中又以王姓、张姓、陈姓、何姓的家规家训为多。这些姓氏由来已久,人口众多,分布全国各地,且姓氏中涌现了较多历史文化名人,他们追宗念祖,对家族精神不断传承完善。

  有意思的是,栏目讲述的一些历史人物甚至是该姓氏的发脉始祖。如东汉的杨震,被公认为杨氏家族的发脉始祖,其“清白吏”的家规,泽被千年,对子孙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杨震“四知”典故命名的“四知堂”“清白堂”遍布各地。再如,山西省闻喜县的裴柏村是海内外裴氏的发源地,有“族人遍九州,天下无二裴”之说。

  所涉地域主要为中原或江南地区

100期“中国传统中的家规”地域分布图

  从地域上看(以人物出生地或家族主要聚居地为基准),100期栏目内容共涉及20个省市,其中以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山西、陕西、安徽等地的家规为多。

  这些地区或为中原或为江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社会经济比较发达,崇文重教之风盛行,哺育了诸多历史名人和世家望族。

  许多家族历经数百年风流不衰,冠冕不绝,中进士、举人者数以百计,形成了罕见的家族盛况。比如,前文提到的山西裴柏村的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裴柏村也被誉为“中华宰相村”;山东琅琊王氏则被誉为“中古第一望族”,从西汉至隋唐年间,有600余人名垂青史,92人担任过相当于后世宰相的官职,涌现了“孝圣”王祥、“友圣”王览、东晋名相王导、“书圣”王羲之等一大批杰出人才;浙江临安钱氏自唐末以来,载入史册的名家逾千人。近代以后更是文坛硕儒、科技巨擘云集,海内外院士子弟数以百计,钱三强、钱学森、钱钟书、钱穆等皆出其门下,被公认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

  颇为值得关注的是,100期家规中还有不少“父子档”“兄弟档”。苏洵、苏轼、苏辙一门父子三词客,唐宋八大家占据其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湖北公安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世称“公安三袁”,开创文学史上著名的性灵学派;清代“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皆为名臣,为官廉慎,治家谨严;江苏高邮的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家学深厚,在训诂学、音韵学方面做出杰出贡献,海内学者称之为“一门绝学,两代宗师”;而晚清的梁启超家族,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更是传为佳话。

  涵盖家书、诗训、联语等多种形式家规家训

  一个源远流长的民族,必有它繁衍兴盛的优良传统;一个世代昌隆的门第,也必有它赖于持家的宝训。

100期“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涵盖的经典家规家训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家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100期栏目内容中,历史人物、名门望族大都制定有成文的、有较强约束和教化意义的家规家训。但这些家规家训名称多样,如家诫(戒)、家范、家约、家语、家箴、家法、家则、家劝、庭训、世范、宗训、族规、庄规、公约等,典型的有郑义门的《郑氏规范》、义门陈的《家法三十三条》、曲阜孔府的《孔氏祖训箴规》等。一些历史人物制定的家规家训则名字中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如朱熹的《朱子家训》、袁黄的《了凡四训》、张英的《聪训斋语》(聪训斋,张英的书房名字)等。

  此外,栏目也刊发了不少以家书为主要形式的家规家训,如郑板桥、曾国藩、左宗棠、梁启超等人的家书。一些大家族聚族而居的传统院落则往往留下楹联匾额家训。在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客家土楼、康百万庄园等中,家族主人将修身养德、为人处世之道书于楹联匾额中,镌刻于墙上,让子孙于转身回眸之间时时诵读默记,接受熏陶。

  也有一些人将训诫内容刻在器物上,供子孙经常观看。纪晓岚就把砚台、尺铭上能够刻字的地方,都镌刻上一些有哲理的句子,既警诫自己,又教育后人。比如,他在一把自己经常使用的木尺上刻了四个字“守正规直”,提醒后人做人做事要有准则、守规矩。

  还有一些人则将训诫内容作成诗让子孙咏读。张之洞就专门写过一首《续辈诗》:“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通津为世用,明道守如珍。”既为张家子孙取名定下排辈依据,更将“仁厚”“忠良”等为人处世准则铭刻在后人基因之中。

  100期中国传统家规家训中,都有哪些经典名句?

100期“中国传统中的家规”高频词

  中华传统家规家训虽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但核心内涵始终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敬祖宗、孝父母、爱国家、勤耕读、勉读书、尚廉洁、敦善行、慎交游等是其中的高频词。家规中的不少名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

 

  踏着历史的足迹,

  找寻力量的源泉。

  几个家族穿越历史风云,成就世代传奇。

  数条家规传递家教家风,讲述家国情怀。

  悄然之间,激起我们的心灵涟漪。

  不知不觉,唤起最深处的情感共鸣。

  绵绵不绝,相印于心。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两年岁月,你我一同走过。

  未来时光,我们继续相约。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兰琳宗丨制图:张舒谊 李芸)

中国传媒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