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笃行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2024年会”在京举办
不断书写新的绿色奇迹——新中国成立75周年生态环境保护成就综述
中纪委网站: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 推动补齐管理短板

中国代表团:菲有关南海问题言论完全没理

发布时间:2011-07-24  来源:新华网  字体大小[ ]

中国代表团发言人就南海问题答记者问

  中国代表团发言人23日就南海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

  7月23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左一)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接受新华社、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记者联合采访。

  新华网印度尼西亚巴厘岛7月23日电 中国代表团发言人23日就南海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

  有记者问:听说今天在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上,菲律宾外长就南海争议问题对中国进行了指责。中方对此有何反应?

  答:杨洁篪外长在会上全面阐述了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事实证明,菲方的有关言论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只会使问题更加复杂。据了解,许多与会代表认为,这样的言论不具建设性,无助于南海问题的解决。

  7月23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接受新华社、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记者联合采访。

  针对一些国家在会上提出南海问题,杨洁篪表示,南海存在一些岛礁主权和部分海域划界争议,这是事实。争议应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和平解决。有关当事国之间的对话与磋商渠道是畅通的。南海局势总体是和平、稳定的,这也是事实。妥善处理争议,努力缩小分歧,不断增进互信,积极扩大合作,维护和平稳定大局,符合本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也是各国应共同努力的方向。中国与东盟国家日前通过的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行动指针就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积极成果。

  杨洁篪说,南海航行自由与安全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南海争议与南海航行自由是不同范畴的两个问题,作为国际航道,南海的航行是自由的,航道是安全的,区内外国家都是受益者。南海的航行自由和安全对亚洲及周边国家尤为重要。中方与有关方一道,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南海航行自由现在不会,将来也不应被允许受到阻碍。

  杨洁篪还就朝鲜半岛局势、缅甸、阿富汗、南亚、西亚北非局势等问题阐述了中方看法、立场和主张。

  同日,杨洁篪还会见了澳大利亚外长陆克文。双方表示高度重视中澳关系,愿以明年两国建交4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中澳关系水平。

  7月23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左一)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接受新华社、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记者联合采访。

中国和东盟国家有能力、有智慧解决争议

  新华网印度尼西亚巴厘岛7月23日电(记者 朱林)东盟外长会期间,中国与东盟就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指针案文达成一致。这一重要共识表明,在当前形势下,各方都认识到,推进合作是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需要,符合各方共同利益。

  南海各方都是发展中国家,谋发展、促合作是共同期望。事实证明,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年来,各国通过多领域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促进了经济发展,而争议和对抗不仅无助于解决分歧,还将有损双方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最终使各自的根本利益受到损害。

  加强合作需要各方增进理解与互信。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为制定《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续行动指针启动一系列磋商。在磋商过程中,各方不断增进相互了解,不断积累互信和共识。为推进南海合作,中国还发出举办南海航行自由研讨会、成立专门技术委员会的倡议,得到了各方积极响应。

  南海分歧最终要通过双边会谈和协商才能解决,这也是东盟国家的普遍看法。外长会期间,越南外长范家谦表示,越南希望与中方通过和平谈判妥善处理海上问题,早日达成共识。其他东盟国家也纷纷表示支持有争议各方主动寻求和平解决办法,欢迎各方通过传统的外交途径开展双边谈判。东盟秘书长素林指出,东盟各成员国都希望加强友谊与睦邻关系,以和平的方式建设性地解决争议。

  就此而言,此次东盟外长会上达成的共识,展示了南海各方致力于和平解决争议的政治决心,为推进南海务实合作铺平了道路。同时,这也证明中国和东盟国家有能力、有智慧解决争议。

  诚如印尼外长马蒂所说,东盟和中国既有责任也有机会为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贡献。人们期待,南海争议各方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大局出发,以智慧以包容,让务实合作成为南海地区的主旋律,共同将南海建设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杨洁篪出席东盟地区论坛系列外长会后受访全文

  新华网印度尼西亚巴厘岛7月23日电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23日在出席东盟地区论坛系列外长会后,接受了国内媒体联合采访。全文如下:

  一、请问杨外长如何评价此次东盟地区论坛系列外长会?

  答:应印尼外长马蒂邀请,我在印尼巴厘岛出席了东盟与中国(10+1)外长会、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东亚峰会外长磋商和第18届东盟地区论坛(ARF)外长会,与各国外长就中国-东盟关系、东亚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在10+1合作方面,我和东盟各国外长高度评价20年来中国-东盟关系所取得的成果,均表示要不断推进彼此间的务实合作和政治互信,中方为此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倡议,东盟各国对此表示欢迎。中国-东盟外长会还通过了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指针,为推动落实《宣言》进程、推进南海务实合作铺平了道路。

  关于10+3合作,中方强调应推动10+3发挥好东亚合作主渠道作用。各方同意加强在财金、大米紧急储备、智库建设等方面的务实合作,以明年合作启动15周年为契机,推动10+3合作深入发展。

  在东亚峰会外长磋商上,各方探讨了峰会未来发展方向。中方强调应坚持峰会“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作用。各国就深化五大领域合作进行了讨论,取得了积极共识。

  总的看,这次系列外长会在推进东亚务实合作、增进地区国家互信、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地区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为年底举行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做了准备。

  二、您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东盟关系?请简要介绍双方合作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答: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年来,经历了从建立对话、睦邻互信到战略伙伴的发展历程。双方自贸区全面建成,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务实合作不断拓展与深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亚洲和国际金融危机、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等重大挑战面前,双方真诚相助、共克时艰。中国与东盟全方位、宽领域、多层面的合作为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保持亚洲经济增长势头和活力,是亚洲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作为战略伙伴,中国和东盟应继续以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繁荣发展为主要任务,相互支持、密切配合,落实好双方第二份行动计划,建设好中国-东盟自贸区,推进互联互通,加强农业、环保、减灾、卫生等领域的合作,促进社会人文交流。

  今年11月,中国与东盟将举行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纪念峰会,双方应共同努力,把纪念峰会办好,推动双方关系迈上更高层次。

  三、随着俄、美加入东亚峰会,东亚合作也在发生变化,中方如何看待东亚合作未来发展?

  答:多年来,东亚国家通过10+1、10+3、中日韩、东亚峰会等机制推进经贸财金、社会人文、能源环保等领域务实合作,为促进地区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维护地区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成果应该得到肯定。

  对于东亚合作的未来发展,中方认为:

  第一,东亚和亚太地区多种区域合作机制并行发展,各有所长,都为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挥着积极作用。这些机制应继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第二,东亚各国的首要任务仍是发展。我们应以共同发展为目标,继续通过大力推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第三,东亚合作应坚持开放包容。中方欢迎俄罗斯和美国加入东亚峰会。希望扩员后的东亚峰会更好发挥战略论坛作用,为东亚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东亚合作应继续坚持东盟主导。我们相信,东盟能把握好区域合作的前进方向,维护东亚国家的共同利益,维护东亚国家通过多年努力赢得的良好合作局面。

  四、您认为东盟地区论坛在维护地区安全方面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答:作为亚太地区历史最悠久、成员最广泛的官方安全对话合作平台,东盟地区论坛在增进成员国相互信任、加强安全对话合作、促进地区和平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形势下,论坛应继续坚持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等行之有效的原则,深化和巩固建立信任措施,同时在反恐与打击跨国犯罪、救灾、防扩散、海上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开展合作。中国重视东盟地区论坛作用,愿与各成员一道,推动论坛完善机制建设、提高论坛效率、扩大论坛影响,为构筑和平、稳定、繁荣、和谐的地区安全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五、一些国家在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上谈到了南海问题,您对此有何看法?

  答: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等场合是有关各国增进互信、加强合作的重要平台,不是讨论南海问题的适当场所。针对一些国家在会上提及南海问题,我阐述了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指出南海的航行是自由的,航道是安全的,南海部分岛礁主权归属和海域管辖权争议应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这也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精神。航行自由与南海争议是不同范畴的两个问题。

  中国与东盟已就落实《宣言》指导方针达成一致。下一阶段,有关各方应着力开展务实合作,进一步增进相互信任。这一观点得到普通赞同。各方均认为,指针的达成,对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公众传摘编:GAN JADE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